刚刚刷到小视频,看到在翻拍《忠犬八公的故事》。多年前曾经看过这部电影,很感动。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单纯的人与忠犬之间的交流,温馨而又平静,让人不经意的嘴角上扬,却已泪流满面。
小的时候家里养过两条狗,也同现在国版《忠犬八公》中小狗一样,是中华田园犬,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狗。
第一条是黑色的母狗,年纪比我还大,非常懂事。不论是妈妈下田干活,还是带我去河边洗衣服,它从来不落下,都是不远不近地跟着。它不会贴身撒娇,但眼睛所到之处,必会看到它。它会认人,熟人来我们家的时候,它只是抬抬头看一眼,从不乱吠。生人来了,它也是先低吼吓唬,如果看到我们家人出来和生人打招呼,它就会乖乖地走开。
那时候我还小,感觉它都是以看小屁孩的眼神看着我,不屑于与我玩耍。于是每年到了它下小狗的时候,我就和它的孩子们打成一片。我走到哪儿,都会有一群四肢还不太协调的奶狗大军包围,羡慕死小伙伴儿们了。
因为它性格温顺,所以家里人从来不把它拴起来。我们也不知道它会和哪条狗约会,反正它每年都会生一堆小狗儿。邻居们也会来我家一只只的要走小狗回去看家。它也不吵不闹,知道它的孩子们会被送走,它就远远跟着,去认路。有时候白天不见它的踪影,便一定是去看它的孩子们了。
它还会管理鸡鸭鹅,早上放出去,晚上撵回家。会大战路边草丛的青蛇,会把我随处乱丢的玩具叼回家......有它在的时候,我家的院门从来不用关。虽然小时候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但对于这条大黑狗的点点滴滴,却时不时的会浮现在脑海。而最深刻的印象,则是它的死。
它真的太老了。在它又生下一窝小狗之后,大人们决定不养它了。那时的它已经老得吃不动饭,骨瘦如柴,也没有奶喂养小狗。但几十年前的农村没有安乐死,唯一的方法便是杀了它。它可能是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安安静静地躺着,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大人们怕我见血,把我关到屋子里。后来还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才告诉我把它埋在哪儿了。
然而大人们只顾及到了我的感受,却忽略了它的孩子。它死的时候,家里还留了一条小狗,准备以后养大了,同它一样,可以看家护院。但小狗目睹了妈妈的死,之后不吃不喝,总是跑到它妈妈的坟头,眼泪汪汪地躺着。我把它抱回来,一不留神,它又会跑去陪伴妈妈。没过多久,小狗就死在了妈妈的坟头。我哭着把它埋在了它妈妈身边,跟妈妈说我再也不养狗了。
直到上了中学,对养狗的排斥渐渐减弱,家里迎来了第二条土狗。这是一条黄色的小狗,还没断奶,毛茸茸,胖乎乎的。与那条思念妈妈的小狗很像。它到我们家时正赶上过年,到处都在放鞭炮,小狗吓得躲进锅底坑儿(东北农村烧火时下面的通风口)。我从锅底坑儿把它拖出来,拿毛巾擦了好久,才把黑乎乎的小狗恢复原样儿。看着它颤抖的模样儿,不禁心疼起来,放鞭炮的时候我便抱着它,捂住它的耳朵,和它一起度过漫漫长冬。
小黄长得很快,跟我也特别亲近,但性格与之前的大黑完全相反。小黄活泼好动,拆家撵鸭。不管家里来了生人还是熟人,都是一顿狂吠。虽说它很护主、护家,但爸爸担心它会吓到别人,便把它栓了起来。农村有句老话,狗越拴越凶。小黄也是这样,不但凶,而且护食,谁都不能去动它的食盆,包括我。后来有一天,奶奶在喂它的时候,想伸脚把食盆勾过来,没想到小黄上去一口咬住了奶奶的脚,将奶奶扑倒。爸爸忍无可忍,与哥哥合力,用叉草的叉子将它叉死了。
从此,我们家再不养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