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蛇这种身体细长,四肢退化,遍布鳞片,竖瞳孔,无眼睑,冷血,蜕皮的生物的厌恶和恐惧是根植在基因里的。以至于,我们看到纠缠在一起蠕动的虫子,摸到冰凉滑腻的长条状物体,都会吓得毛发直立。说实话,小时候偷鸟蛋,摸到蛇的恐惧到现在还伴随着我。甚至在科学家给婴儿播放蛇的画面时,婴儿的瞳孔也会不由自主地收缩,表现出警惕和恐惧。作为万物之长,我们为什么这么怕蛇?
首先这是哺乳动物对上一代地球霸主爬行动物的敬畏。我们都知道在65,00万年前是爬行动物一直在主宰着地球,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身形矮小,无法和几十吨的恐龙、巨鳄、泰坦蠎相匹敌。只能窝在洞穴里,昼伏夜出,在爬行动物都休息的时候讨一点残羹剩饭。爬行动物压制了哺乳动物上千万年,比我们现在称霸地球的时间都要长。要不是一颗小行星毁灭了地球,改变了生态环境,让环境温度下降,做为温血的哺乳动物还走不上地面。但即使是这样,现在的爬行动物依然是以哺乳动物为主要食物。鳄鱼、蜥蜴、蛇菜单上主要都是哺乳动物。特别是蛇的毒液就是专门用来猎杀哺乳动物的。我们对蛇的恐惧是对上位者的畏惧,对捕食者的畏惧,童年的阴影在哺乳动物壮大后依然存在。
其次,蛇类与我们长期伴生。蛇类是分布最广泛的爬行动物,除了严寒地区,从高山到洞穴,从草原到沙漠,从湖泊到大海都有蛇类的存在。可以这么说啊,我们能去的地方蛇基本上都能去,而蛇能去的地方,我们不一定能去。这就导致,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碰到蛇,被蛇伤害的几率也非常大。鳄鱼也是很可怕的爬行动物,一口咬住猎物进行死亡,翻转场面,又血腥又恐怖。但他只存在非洲有数的地区,也不能远离水边。但蛇就不同了,这种生物与人类最相像的地方,就是我们觉得安全的地方蛇也觉得安全。古代人住洞穴,蛇也最喜欢温暖的洞穴。为了安全,我们会在树上搭树屋,蛇是爬树的高手。野营的时候我们喜欢近水有草的地方,这也是蛇经常出没的地方。记得小时农村里都是土地面,厕所都是用废砖砌的,坑洞里,柜子底下,和砖缝里经常会碰到蛇。特别是夏天,你常常乘凉的地方比如说门洞下,大树下,河边都是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它们又是隐匿的高手,你经常是触及它们才发现它们,被吓得多了,也就害怕了起来。
最后这种生物的特征,几乎全部处于人类美感的对立面。我们喜欢毛茸茸温热的东西,蛇偏偏就滑溜溜的冷冰冰的;我们喜欢眼皮一翻一翻的,呼扇呼扇的大眼睛,而蛇连眼睑都没有,狭长而冰冷的瞳孔就这样盯着你;我们喜欢带四肢的圆滚滚的小动物,它们会对你的爱抚作出反应,而蛇就是一个布满鳞片的细长条,与其说是你对他的抚摸,不如说是它在你身上冷冰冰的爬行,对你在进行探索;我们喜欢樱桃小嘴,它偏偏长了一双血盆大口;我们喜欢有准备的接触,但它从来都是悄无声息地突袭;我们希望动物行为可预测可交流,但爬行动物天生就缺少这种情感;我们不喜欢隐匿的太好的动物,而蛇只需要个缝隙,就能把自己藏的好好的。好多人有密集恐惧症,建议你们搜一搜冬眠后群体醒来的蛇,还有蛇交配时的画面,场面很酸爽。
其实就威胁性而言,蛇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只要我们先行发现,一般不会受伤,特别是这几年,农药的广泛使用,地面的硬化等等,农村里的蛇也很少见了。有的人认为蛇越恐惧越迷人,甚至饲养它们作为宠物,我非常反感在城市里饲养蛇的行为,你能想象窗户外面挂着一条活蛇,顺着下水道一条蛇从楼上爬到你家的惊悚吗?我朋友就住在以蛇为宠物的楼下,警惕性老高了,天天神经兮兮的,连面条都不敢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