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驱虫药不是很了解,买到的都是只能内驱或外驱,再不就是虫谱不全的驱虫药,导致驱虫范围不够驱虫失败。
驱虫方式一般分为外滴、内服。
- 外滴的做法是扒开狗的毛发露出皮肤,将滴剂内的溶液沿着皮肤挤干。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滴到狗狗的毛发上,要尽量滴到狗狗的皮肤上,这样驱虫才有用;在给狗狗做完体外驱虫之后,还要记得给狗狗带上脖圈,防止狗狗去抓挠和舔舐;另外滴前后不要给狗洗澡以免影响药物起效,用起来稍微麻烦点。
- 内服就是给狗喂药,需要借助喂药器让狗服下。不过考虑周全的内服药会把药做成狗爱吃的口味,适口性增强了,狗就会主动吃,喂药也轻松了。内服的弊端就是个别狗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呕吐、软便、嗜睡等症状,一般一两天就会缓解,针对比较敏感的狗使用时需要注意。
其实内驱和外驱药物单独使用都不能达到完全驱虫的目的,要么就是需要联合使用补全驱虫种类,但是需要注意,如果是不同产品使用,需要间隔24h,为了以防出现副反应以及时查明病因且使用要间隔24h,要么就是直接选省劲方便的内外同驱药物,内外同驱确实比单独的内驱+外驱实用性更强,可以避免多次给药,省时省心。
当然也要注重选择产品有大厂背书,正规厂商且有兽药证号的驱虫药,品控更稳定,主人使用也更放心。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看虫谱,广谱驱虫才是驱虫药核心。虫谱应该包含常见体外寄生虫像跳蚤、危害大的蜱虫,和体内的蛔虫、钩虫、心丝虫等。
狗狗户外活动多,更容易接触到感染源,直接或间接感染寄生虫。轻则精神变差,食欲不振,重的话呕吐、贫血、拉稀也时有发生。
不同的寄生虫带来的症状轻重不一,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如:
- 跳蚤:是很常见的寄生虫,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会产生剧烈的痒感,狗狗会用力地抓挠,造成皮肤的损伤。
- 虱子:喜欢在人或者哺乳动物的皮肤、毛发上寄生,靠吸食血液生存,会导致狗狗皮肤发痒或局部发红。
- 蜱虫:是体外寄生虫里较可怕的一种,虫体椭圆形,吸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有时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等反应。还会传播各种疾病。
常见的体内寄生虫如:
- 蛔虫:是肠道内常感染的寄生虫之一,它会引起狗狗呕吐,造成狗狗生长缓慢,甚至便血、发生肠套叠、肠梗阻等疾病。
- 鞭虫:寄生在肠道,通常是在狗狗摄入了受感染的食物或其他物质后传播给狗狗身上的,会引发贫血、腹泻。
- 心丝虫:大多因被感染心丝虫幼虫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且有较长的潜伏期,也就是虫卵发育期。一般有临床症状发生时,已经是心丝虫感染较为严重时了。感染心丝虫后未成熟时会导致肺部感染或支气管相关疾病,感染后期则会继发呼吸系统疾病,贫血,循环障碍甚至死亡。
一般狗频繁抓挠自己、呕吐物中或者粪便中有虫就应该明确必须立即驱虫了。
不管养狗新手还是老手,适口性佳的内服药确实驱虫更方便,提高狗子吃药的主动性,不用喂药器就可以轻松骗狗乖乖吃药,不怕洗澡,多宠家庭使用更安全。
同时也要注重驱虫药的成分问题,体外驱虫有效成分推荐异噁唑啉(如阿福拉纳、氟雷拉纳等),能有效驱杀体外的蜱虫和跳蚤,药物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通道,阻断昆虫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导致神经元活性增加兴奋过度死亡。
体内驱虫有效成分推荐成分米尔贝肟,是大环内酯类抗体内寄生虫成分,对线虫和节肢动物驱杀效果好,能针对鞭虫、钩虫、蛔虫进行驱杀并预防心丝虫。通过增强细胞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神经肌肉细胞膜超极化作用,从而导致寄生虫麻痹、死亡。
此外选择根据不同体重狗狗提供细分规格的驱虫药,给药更精准,一剂就能满足驱虫需求,无需叠加。合适并且省心的驱虫药是每个宠主的刚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