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狗粮知识

鱼水霉病怎么治疗(淡水鱼水霉病防治和治疗技巧)

水霉病是鱼类养殖中常常碰到的疾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其病原水霉(Saprolegnia)隶属于茸鞭生物界(Stramenopila)、卵菌纲(Oomycet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科(Sprolegnia⁃ceae),主要包括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丝囊菌属(Aphanomyces)等。

 

 

水霉的特性与症状

 

 

 

水霉在淡水水域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繁殖适温为13~18℃。水霉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鲤科和鲑科鱼类、河鲈、鳗鲡以及虾等对水霉都具有易感性,同一种致病性水霉菌对鱼体和鱼卵均有致病性,水产动物各个生长阶段都可感染水霉。水霉主要寄生在鱼体伤口和死卵上,危害养殖鱼类和降低鱼卵孵化率,且极易发生水霉病的传染并迅速蔓延,造成大量鱼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患水霉病的加州鲈,体表覆盖灰白色棉絮状病灶

水霉菌在寄主死后不久繁殖特别快,所以具腐生性,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又称次发性感染),除鱼卵外,鱼类水霉病均非原发性疾病,而是继发性疾病。

 

有学者对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苯扎溴铵、甲醛、聚维酮碘、戊二醛等6种水产常用消毒剂对水霉游动孢子及菌丝的体外作用效果后指出:甲醛在18.8mg/L以上时对水霉孢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24 mg/ L质量浓度下浸泡2h以上对水霉菌丝开始有杀灭作用,而其它5种消毒剂对水霉孢子和水霉菌丝的抑制浓度远高于实际生产安全浓度。

 

含有效碘质量浓度为1 mg/ L的碘伏对水霉的杀菌率超过99%(碘伏对哺乳动物细胞也有一定潜在的毒性)。由于水霉绝大多数存在于淡水中,较高的盐分限制了水霉的分布,因而食盐也成为治疗水霉病的常见化学药物之一,当NaCl质量分数为1%、2%时,水霉生长被显著抑制,而NaCl质量分数大于3%时,水霉则完全不能生长。

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浓度达到杀灭水霉菌的程度,那么鱼肝脏也会严重受损,导致死亡量反而增大!

 

中草药因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无二次污染、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也被人们广为关注。五倍子或菖蒲能有效地防治鱼类水霉病的发生,菖蒲结合化学消毒剂强氯精能有效治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水霉病。李川等用中草药对患水霉病大鲵(Andriasdavidianus)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大黄和五倍子两种药液均对水霉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大黄质量浓度为0.4 g/ L(即用量为大黄干品400 g/m3水体)时,对水霉菌有最佳的治疗效果。

用药方法和更多水产技术请关注公众号码,“水产帮助”免费传递渔产咨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