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性恋现象是自然界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雄性中常有5-10%的个体有同性性行为。从苍蝇到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有发现。19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个调查发现:2.4%的男性、1.3%的女性自认为是同性恋,而一生中有过同性间性行为或认知的高达7.1%。
02
这一现象之所以能生机勃勃的存在那么久,必然是有其生命力的。现代生物学家,往往将同性恋现象视为一种重要的进化驱动力。最常见的疑问就是:同性恋不会产生后代,其基因如何得以延续?(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的生育率低,男同的生育率仅为异性恋男子的20%。)一个必须提到常识就是,与另一个异性交配并产生后代,并不是个体基因的延续的必要途径。比如,一个同性恋个体的有3个异性恋的兄弟姐妹,这三个个体生育的每一个后代都会延续该同性恋个体的基因。你或许灵光一闪,猜到了,没错,同性恋个体大都产生于多子嗣家庭。在进化上的意义就是——同性恋个体『放弃』自己生育后代,转而通过帮助兄弟姐妹抚育后代、提高其生存几率的方式来间接完成自己基因的延续。
03
在自然资源匮乏的环境中,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生存策略。首先,需要抚育的个体数量减少,现有的资源能得到更有效分配;其次,抚育后代的个体数量增加,食物的采集量及安全保障均会增加。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生存博弈。消耗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抚养携带更多的自己基因的后代,亦或是提高只携带少量自己基因的。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完成延续基因的任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很难说后者就一定是一种失败的选择。
综上,同性恋现象仅仅是一种生存策略在性取向上的表现。是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甚至是必要的一种进化驱动力。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祖先都曾得益于这一现象。万物也才因此更有生命力的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生生不息。
04
研究发现,一名男孩每多一名同母哥哥,他的同性恋概率就上升3.3%。
成为同性恋,对这名男孩本身没有半点好处,但显然有利于他的哥哥。如果弟弟是同性恋,那对哥哥来说,不仅少了一个竞争异性的家伙;父母的财富更有可能被有孙辈的哥哥继承;只要子女的脸长得像自己,就可以确定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弟弟的……人们首先从非生物的角度上入手来解释这个问题——是否由于父母抚养方式的差异,或者和哥哥朝夕相处,导致一名有哥哥的弟弟产生更高的同性恋倾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样的倾向并非后天导致。事实上,即使同母的哥哥与弟弟没有被在一起抚养,弟弟的同性恋概率仍然会提高;而如果和自己一起被抚养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弟弟的同性恋概率则不会提高。
05
对此现象的一个最好解释是:男孩胚胎改变了母亲的子宫免疫环境。简单的说,哥哥在子宫中孕育时,它会通过改变母亲的子宫,提高在同一个子宫中后来的弟弟成为同性恋的概率。当母亲在孕育男孩时,在胚胎形成早期,男孩胚胎就产生会产生一种H-Y抗原,这种抗原会进入母亲的循环系统。在孕育下一个男孩时,母亲体内针对H-Y抗原的抗体会通过胚胎屏障,进入下一个男孩的大脑,让下一个男孩更有可能成为同性恋。孕育男孩越多,母亲循环系统中的H-Y抗原越多,再生一个男孩成为同性恋的概率也越大。这种由同母哥哥数量所导致的同性恋,约占男同性恋总数的七分之一。对此我的理解是,同性恋,反映的正是不折不扣的生物学规律: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这样的竞赛,从母亲的子宫就开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