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死淘率高,关键是饲养管理存在疏漏。开始几周的死淘率特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饲养管理的质量。前3天的死淘率与1日龄雏鸡的质量高度相关。3天以后的死淘率就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小鸡的泄殖腔周围羽毛肮脏,说明曾经遭受应激。这个问题在本饲养周期无法补救。对这批鸡,应尽量减少应激造成的损失,并争取在下一批鸡的饲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分析每日死淘率高,可提示以下管理不良信号。
1.育雏设备简陋,温度掌握不好
“育雏如育婴”,保温是关键。鸡胚在孵化期间的环境温度高达38℃左右,刚出壳的雏鸡由于身体弱小。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如果环境温度骤然猛降:雏鸡就会因缺乏御寒能力而感冒、拉稀,甚至挤堆压死。
2.饲料单一,营养不足
育雏时如果不使用全价饲料,营养不足,不能满足雏鸡生长发育需要,雏鸡生长缓慢,体质弱,易患营养缺乏症及白痢,气管炎,球虫等各种病而导致死淘率过高
3.不注重疾病防治
防疫不及时,漏免,防治工作做不好,容易造成雏鸡患病死亡。
4.1日龄雏鸡质量太差
谈到质量必然涉及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雏鸡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控制和检验雏鸡质量,就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如下标准可供参考。
(1)体重:由于雏鸡品系的不同,雏鸡初生重(出雏器捡出后2~3小时内称重)会有不同要求。
(2)均匀度85%以上:即随机抽取若干雏鸡(每批不少于100只),逐只称重,计算平均值,用体重在平均值±10%范围内的总只数,除以总抽样数,乘以100%,得到均匀度。
(3)感官:雏鸡羽毛颜色、体型符合本品种特征,绒毛清洁、干燥,精神活泼、反应灵敏,肢体、器官无缺陷,无大肚、黑脐、糊肛。叫声清脆,握雏鸡有较强的挣脱力。
(4)微生物检査:同一种鸡来源的雏鸡,每周各取10只健雏、10只弱雏和10只死胚,无菌采取卵黄,分别接种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在任意一个培养基中只要发现细菌,就说明这只鸡被感染。感染率标准为(感染只数/取样总只数):健雏0,弱雏≤20%,死胚≤30%为合格。
(5)母源抗体:均匀并达到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每周对来源一个种鸡场的雏鸡检测一次。其母源抗体水平应达到要求。其中新城疫:8~10,H9:8~9、H5:7~8。
(6)鸡白痢:父母代种鸡场鸡白痢阳性率小于0.2%。
(7)死亡率:雏鸡到达养殖户,排除运输原因和饲养管理不当、中毒、突发疫病、饲料等因素,1周内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