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和伦敦动物学会的科学家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美人鱼原型儒艮经历了快速的种群崩溃,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
儒艮和美人鱼一样漂亮吗?其实不是,它有一个大脑袋,头的形状更像牛,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海牛。
自1975年以来,儒艮的数量一直在迅速下降。到2008年,在海南省发现儒艮是中国最后一次发现儒艮的记录。可以说,中国的儒艮数量很少。
1988年,儒艮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仍处于濒危水平。如果确定了儒艮的功能性灭绝,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功能性灭绝的大型脊椎动物。
虽然现在都说儒艮已经在我国功能性灭绝,但儒艮不是中国的特有种,目前世界上的儒艮主要都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它们因人类捕杀、栖息地破坏而导致数量急剧下降。据航空调查统计,1990年全球估计儒艮有10万头,光澳大利亚就有8.5万头。
儒艮主要栖息在浅海区域,而且,儒艮从发现到功能性灭绝只用了短短27年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儒艮吃法很粗暴,通常会吃整株植物,也就是说,儒艮吃草的时候会连根拔起,然后一起吃。一旦吃完,就会形成一条“沟”,有时只要20多天,有时甚至需要几个月才能恢复。即使在1986年,广西也成立了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并于1992年升级为国家级儒艮自然保护区,但也阻止不了其功能性灭绝。
其次,著名探险家维图斯·约纳森在白令海峡发现了儒艮。回到欧洲后,他宣传它的肉有多好吃,这导致许多猎人捕杀它,也就使儒艮的数量减少。
虽然我国有许多保护儒艮的政策,如保护其栖息地环境、调查儒艮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开展相关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但即便如此,儒艮的生存和繁殖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虽然我们只是普通人,面对野生物种的灭绝,我们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我们每个人都拒绝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并保护环境,这或许是对它们最大的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