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天气逐渐寒冷起来,偷狗的现象在农村愈演愈烈,作为农村家中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狗不仅能够帮助主人看家护院,还能在严冬里帮主人赶走寒气,让家中充满温暖,因此随着天气的变冷,偷狗事件开始大幅增加。
不仅农村的土狗可能会被偷,就连城市里的宠物狗也难逃厄运,偷狗者甚至明火执仗,竟然直接闯入居民楼进行偷盗,偷狗者为了保证偷狗过程不留下任何痕迹,往往会将狗毒死后再进行处理,那么偷狗的人到底是怎么用毒药的?
偷狗常用的毒药。
随着偷狗事件愈演愈烈,还出现了专门盗狗的工具出售,这些工具中不仅有捕狗笼、捕狗网、麻醉枪等,甚至还有专门用于毒狗的药物,网上甚至采购都极为方便。
在这些毒药中,有两种是最流行的使用方法。
第一种就是将毒药放在狗吃的食物中,由于狗跟人一样有馋嘴的属性,因此偷狗者只需要将它们引诱到放毒药的食物旁边即可帮助毒药进入狗体内,这种做法虽然方便,但是也不够高效,毕竟如果将毒药撒在别人家的院子里即使狗吃到了也不一定会中毒致死,因此偷狗者慢慢偏向了另一种方法。
从传统的方法中衍生出来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偷狗者携带一支解剖用的麻醉枪,直接向狗体内注射毒药,由于二者之间距离极近,这种方法极为高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致死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逐渐取代了放毒药的老方法而成为了如今偷狗者使用的主流方法。
那么偷狗者使用的毒药到底有多强?
其实他们用的毒药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氯化琥珀胆碱。
氯化琥珀胆碱是一种用于麻醉的药物,用于麻醉的剂量是0.4毫克,但是用作毒药的话那就大大不同了,仅仅0.1克就足以致死一只体型较大的狗,因此偷狗者对于这种药物的使用量几乎都能控制在十几毫克以内,不仅能确保狗能中毒致死,还能防止浪费药物。
第二类则是氰化物,这是一种剧毒的化合物,0.02毫克就能致死一只体型较大的狗狗,偷狗者每次用药时一般都会保持在0.2到0.5毫米之间,这个用药量已经足以致死一只体型较大的狗狗,让其看起来几乎没有浪费。
但是除此之外,氰化物还有一项“优点”就是具有极高的经济性,一包仅卖几块钱的氰化物就足以致死十几只狗,不仅省钱还能有效降低风险,可谓是一举两得。
偷狗者的目的。
那么偷狗者将狗杀死后会将其尸体进行处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埋掉的,但是这样狗就得到了不法交易者的手中,他们会将狗杀死后处理好肉进行出售。
将狗杀死后处理好肉进行出售的商人是偷狗者和食客之间的桥梁,偷狗者和食客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并不影响偷狗事件的进行。
偷狗者的目的很简单,他们是为了赚钱,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偷狗者为了减少成本和风险,往往会偷别人家的土狗作为卖狗对象,由于这些狗一般都在院中,也比较容易抓捕,因此偷狗者才会频繁降临于农村。
而食客方面则主要是想吃狗肉,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不计较狗的来源是否合规,甚至不在乎狗中是否有药物,随意吃中毒狗肉,导致狗上面用的药物残留在狗肉中,食用中毒狗肉,一旦狗肉注射了氯化琥珀胆碱或者氰化物,食用后极有可能致死。
偷狗事件的法律法规。
偷狗这一事件触犯了盗窃罪,按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他人财物价值达到二千元以上就要受到刑事处罚,偷盗一只价值达到甚至超过二千元的狗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偷盗十几只狗就不难了,因此偷狗行为触犯盗窃罪的可能性极高。
盗窃罪的处罚在《刑法》第266条中有明确规定,盗窃罪的刑法处罚分为有期徒刑、拘役、没收个人财产等几种形式,其中有期徒刑的判刑时间一般在六个月到十年之间。
偷狗事件在冬季出现的概率极高,因此在冬季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除了做好狗的防范措施外,还可以对家中养护的植物进行保护,由于冬季有许多植物需要防寒,因此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就是家中有枯木的家庭会向外出售枯木,但是如果出售枯木者不合法,那么其中就有可能存在毒药残留,这样就会危害到买家家庭中的幼儿,因此在冬季也要加强对枯木的防范意识。
结语
偷狗这一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偷狗者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可谓是丧心病狂,而毒狗这一行为不仅危害了狗的生存,更危害了食用毒狗牛肉者的人身安全,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但我并不支持将偷狗者送进监狱,也不希望通过立法阻止更多人养狗,相反,我们应该设立更多的管理规定,让养狗合法化,让狗也拥有正常的家庭和生存空间,而不是被随意偷盗,这样一来,盗狗者将盗不到狗,狗的生存环境也会变好,双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